采蘩

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
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
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采蘩译文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参考资料:
1、潘啸龙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29

采蘩注释

于以采蘩(fán)?于沼于沚(zhǐ)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问词,往哪儿。
一说语助。
蘩:白蒿。
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
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事:此指祭祀。

于以采蘩?于涧(jiàn)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涧:山夹水也。
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bì)之僮(tóng)僮,夙(sù)夜在公。
被之祁(qí)祁,薄言还归。
被:同“髲”。
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
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
僮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
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
夙:早。
公:公庙。
祁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
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
归:归寝。

参考资料:
1、潘啸龙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29

采蘩赏析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此诗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因此,把这首诗定为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更为合理。

  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把女宫人折腾得不成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没有幸福可言。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的山歌,是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问答,问答内容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段则是奴仆们不满的牢骚怨言,因为王公贵族的祭祀,连小小的僮仆也要服劳役,更不要说是成年男女了。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在最后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夙夜在公侯家,昼夜服役,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说,表现出封建王公贵族的残酷。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这本是召南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但是,在以往的服劳役中,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劳累,所以这次的服劳役便以山歌的形式留传下来了。

  此诗为三章叠咏,而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末章写采蘩者的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人物之仪态神情可现。而一问一答的形式,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

参考资料:
1、潘啸龙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29
2、李家秀 等诗经鉴赏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7-18

采蘩拼音版参考

()
()
(cǎi)
(fán)
()
(zhǎo)
()
(zhǐ)
()
()
(yòng)
(zhī)
(gōng)
(hóu)
(zhī)
(shì)
()
()
(cǎi)
(fán)
()
(jiàn)
(zhī)
(zhōng)
()
()
(yòng)
(zhī)
(gōng)
(hóu)
(zhī)
(gōng)
(bèi)
(zhī)
(tóng)
(tóng)
()
()
(zài)
(gōng)
(bèi)
(zhī)
()
()
(báo)
(yán)
(hái)
(guī)

采蘩作者

诗经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

采蘩其他参考

译文及注释

译文哪儿采白蒿?去那洲与池。哪儿用白蒿?公侯的祭祀。哪儿采白蒿?去到山涧旁。哪儿用白蒿?公侯的庙堂。夫人多谨慎,早晚在公庙。夫人多安详,进退亦有度。

注释蘩:水草名。沚,水中沙洲被:即彼,只从事祭祀的人。被、彼古通僮僮:《毛传》:“竦敬也。”恭敬谨慎貌祁祁:《毛传》:“舒迟也,去事有仪也。”安详舒徐之貌。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繁):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沼:沼泽。沚(zhǐ止):水中小洲。事:此指祭祀。涧:山夹水也。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被(bì币):即“彼”,祭祀之人。僮僮(tónɡ同):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夙:早。公:公庙。祁祁(qí其):舒迟貌。归:归寝。题解:女子采蘩参加贵族祭祀。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