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出自 清代诗人 的《 长相思·雨

全诗原文

一声声。
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
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全诗译文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1、苏易编著唐诗宋词三百首美绘插图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5:第197-198页

全诗注释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滴到明。
恨,遗撼。
道:知。
阶:台阶。

1、苏易编著唐诗宋词三百首 美绘插图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5:第197-198页

全诗赏析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
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
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
“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
一盏孤灯,隔窗昕雨。
“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
“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
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
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
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
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
“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
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29页

扩展资料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赏析

这首《长相思·雨》词与另一首《长相思·山驿》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可能是同时所作。

(1)“空”字,在此用来形容台阶,空阶即是台阶上没有人的意思,一个“空”字突出了诗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2)这首词写听雨失眠之愁情。全词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愁人之情见于言外,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前一首中“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而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就暗示出来了。“窗外芭蕉 ”因雨击声而显其存在,又写出雨声之响亮呼应“声声”字 ;“窗里灯”点“夜”,体现“更更”意 。写“灯”写“芭蕉”,俱是写雨之影响。“ 此时无限情”亦因雨而兴发了“ 梦难成”,本来就愁苦,那堪风雨助人凄凉,平生心事一时百端交集,故觉“恨难平”。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

详情>>

« 上一句
下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