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译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塞下曲注释

(yìn)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àn)黯见临洮(táo)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昔:一作“当”。
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塞下曲赏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张国伟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塞下曲拼音版参考

()
(sāi)
(xià)
()
()
(yǐn)
()
()
(qiū)
(shuǐ)
(shuǐ)
(hán)
(fēng)
()
(dāo)
(píng)
(shā)
()
(wèi)
(méi)
(àn)
(àn)
(jiàn)
(lín)
(táo)
()
()
(zhǎng)
(chéng)
(zhàn)
(xián)
(yán)
()
()
(gāo)
(huáng)
(chén)
()
(jīn)
()
(bái)
()
(luàn)
(péng)
(hāo)

塞下曲作者

王昌龄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

塞下曲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塞下曲四首(蕃州部落能结束)

    【塞下曲四首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155阅读
  •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

    【塞下曲四首】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1]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月黑雁飞高,[4]单于夜遁逃。[5]欲将轻骑逐,[6]大雪满弓刀。[7]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412阅读
  •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

    【塞下曲】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293阅读
  • 塞下曲五首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78阅读
  • 塞上(一作塞下曲)

    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绝塞寒无树,平沙势尽天。雪晴回探骑,月落控鸣弦。永定山河誓,南归改汉年。
    26阅读
  • 交河塞下曲

    唐代胡曾
    交河冰薄日迟迟,汉将思家感别离。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
    19阅读
  • 古塞下曲四首

    古塞腥膻地,胡兵聚如蝇。寒雕中髇石,落在黄河冰。苍茫逻逤城,枿枿贼气兴。铸金祷秋穹,还拟相凭陵。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日向平沙出,还向平沙没。飞蓬落军营,惊雕去天末。帝乡青楼倚霄汉,歌吹掀天对花月。岂知塞上望乡人,日日双眸滴清血。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战血染黄沙,风吹映天赤。
    49阅读
  • 古塞下曲七首

    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地使人心恶,风吹旗焰荒。搜山得探卒,放火猎黄羊。唯有南飞雁,声声断客肠。归去是何年,山连逻逤川。苍黄曾战地,空阔养雕天。旗插蒸沙堡,枪担卓槊泉。萧条寒日落,号令彻穷边。虏寇日相持,如龙马不肥。突围金甲破,趁贼铁枪飞。汉月堂堂上,胡云惨惨微。黄河冰已合,犹未送征衣。南北惟堪恨,东西实可嗟。常飞侵夏雪,何处有人家。风刮阴山薄,河推大岸斜。只应寒夜梦,时见故园花。不是将军勇,胡兵…
    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