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
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
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
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
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辨奸论译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事情的发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人世间事情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的相互因循,其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程度,怎能与天地阴阳之事相比呢?而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是爱憎的感情扰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得失的考虑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后,就说:“将来贻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郭子仪见到卢杞后,就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一个也留不下来。”从今天的情况分析起来,那道理确实是可以预见的。依我看来,王衍这个人,容貌言语方面,确实有欺世盗名的地方,然而,他不忌恨别人,不妄求,只是随波逐流,假使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呆子,哪怕仅是一个一般的君主,即使有千百个像王衍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把天下搞乱呢?卢杞的奸险,固然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欺世,如果不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又怎么会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的预言,或许也未必一定如此。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现在有个人,口中说着孔子、老子的话,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招纳一些沽名钓誉之士和不得志的人,共同制造舆论、自我标榜,(把自己)说成是颜渊再世孟轲复生,实际上却居心叵测,阴险狠毒,与一般人的志趣不同。这人是把王衍、卢杞合于一身了,他造成的祸害难道可以用语言形容吗?面孔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服,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这个人)却不是这样,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物,头发蓬乱像囚徒一样,满面灰尘像居丧一样,却大谈诗书,这难道是他的真性情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用盖世的好名声,来促成他尚未形成的祸患,虽然有想把国家治好的君主,爱好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他,任用他的。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将是必然而没有疑问的,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得上的了。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无显赫的功勋。”假使这人不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说错了,而这个人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谁能知道祸患将会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假使不是这样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将要遭受到他的祸害,而我会获得能见微知著、察言识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辨奸论赏析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辨奸论拼音版参考

(shì)
(yǒu)
()
(zhì)
()
(yǒu)
()
(rán)
(wéi)
(tiān)
(xià)
(zhī)
(jìng)
(zhě)
(nǎi)
(néng)
(jiàn)
(wēi)
(ér)
(zhī)
(zhe)
(yuè)
(yūn)
(ér)
(fēng)
(chǔ)
(rùn)
(ér)
()
(rén)
(rén)
(zhī)
(zhī)
(rén)
(shì)
(zhī)
(tuī)
()
()
(shì)
(zhī)
(xiàng)
(yīn)
()
(shū)
(kuò)
(ér)
(nán)
(zhī)
(biàn)
(huà)
(ér)
()
()
()
(zhě)
(shú)
()
(tiān)
()
(yīn)
(yáng)
(zhī)
(shì)
(ér)
(xián)
(zhě)
(yǒu)
()
(zhī)
()
()
()
()
?
(hǎo)
(è)
(luàn)
()
(zhōng)
(ér)
()
(hài)
(duó)
()
(wài)
()
!
()
(zhě)
(shān)
()
(yuán)
(jiàn)
(wáng)
(yǎn)
(yuē)
()
()
(tiān)
(xià)
(cāng)
(shēng)
(zhě)
()
()
(rén)
()
!
()
(guō)
(fén)
(yáng)
(jiàn)
()
()
(yuē)
()
()
(rén)
()
(zhì)
()
()
(sūn)
()
()
(lèi)
()
!
()
()
(jīn)
(ér)
(yán)
(zhī)
()
()
()
(yǒu)
()
(jiàn)
(zhě)
()
()
(guān)
(zhī)
(wáng)
(yǎn)
(zhī)
(wéi)
(rén)
(róng)
(mào)
(yán)
()
()
(yǒu)
()
()
(shì)
(ér)
(dào)
(míng)
(zhě)
(rán)
()
(zhì)
()
(qiú)
()
()
()
(chén)
使(shǐ)
(jìn)
()
(huì)
()
(jǐn)
()
(zhōng)
(zhǔ)
(suī)
(yǎn)
(bǎi)
(qiān)
()
(cóng)
(ér)
(luàn)
(tiān)
(xià)
()
?
()
()
(zhī)
(jiān)
()
()
()
(bài)
(guó)
(rán)
(ér)
()
(xué)
()
(wén)
(róng)
(mào)
()
()
()
(dòng)
(rén)
(yán)
()
()
()
()
(xuàn)
(shì)
(fēi)
()
(zōng)
(zhī)
()
(àn)
()
()
(cóng)
(ér)
(yòng)
(zhī)
?
(yóu)
(shì)
(yán)
(zhī)
(èr)
(gōng)
(zhī)
(liào)
(èr)
()
()
(róng)
(yǒu)
(wèi)
()
(rán)
()
!
(jīn)
(yǒu)
(rén)
(kǒu)
(sòng)
(kǒng)
()
(lǎo)
(zhī)
(yán)
(shēn)
()
()
()
()
(zhī)
(háng)
(shōu)
(zhào)
(hǎo)
(míng)
(zhī)
(shì)
()
()
()
(zhì)
(zhī)
(rén)
(xiàng)
()
(zào)
(zuò)
(yán)
()
()
()
(míng)
()
()
(wéi)
(yán)
(yuān)
()
(mèng)
()
()
(chū)
(ér)
(yīn)
(zéi)
(xiǎn)
(hěn)
()
(rén)
()
()
(shì)
(wáng)
(yǎn)
()
()
()
()
(ér)
(wéi)
()
(rén)
()
()
(huò)
()
()
(shèng)
(yán)
(zāi)
?
()
(miàn)
(gòu)
()
(wàng)
()
()
(gòu)
()
(wàng)
(huàn)
()
(rén)
(zhī)
(zhì)
(qíng)
()
(jīn)
()
()
(rán)
()
(chén)
()
(zhī)
()
(shí)
(quǎn)
(zhì)
(zhī)
(shí)
(qiú)
(shǒu)
(sàng)
(miàn)
(ér)
(tán)
(shī)
(shū)
()
()
()
(qíng)
()
(zāi)
?
(fán)
(shì)
(zhī)
()
(jìn)
(rén)
(qíng)
(zhě)
(xiān)
()
(wéi)
()
(jiān)
()
(shù)
(diāo)
()
()
()
()
(kāi)
(fāng)
(shì)
()
()
(gài)
(shì)
(zhī)
(míng)
(ér)
()
()
(wèi)
(xíng)
(zhī)
(huàn)
(suī)
(yǒu)
(yuàn)
(zhì)
(zhī)
(zhǔ)
(hǎo)
(xián)
(zhī)
(xiàng)
(yóu)
(jiāng)
()
(ér)
(yòng)
(zhī)
()
()
(wéi)
(tiān)
(xià)
(huàn)
()
(rán)
(ér)
()
()
(zhě)
(fēi)
()
(èr)
()
(zhī)
()
()
(sūn)
()
(yuē)
()
(shàn)
(yòng)
(bīng)
(zhě)
()
()
()
(zhī)
(gōng)
()
使(shǐ)
()
(rén)
(ér)
()
(yòng)
()
()
()
(yán)
(wéi)
(guò)
(ér)
()
(rén)
(yǒu)
()
()
(zhī)
(tàn)
(shú)
(zhī)
(huò)
(zhī)
(zhì)
()
()
(zāi)
?
()
(rán)
(tiān)
(xià)
(jiāng)
(bèi)
()
(huò)
(ér)
()
(huò)
(zhī)
(yán)
(zhī)
(míng)
(bēi)
()
!

辨奸论作者

苏洵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辨奸论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登辨觉寺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24阅读
  • 百炼镜-辨皇王鉴也

    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18阅读
  • 府酒五绝。辨味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18阅读
  • 陈。王僧辨

    唐代孙元晏
    彼此英雄各有名,石头高卧拟争衡。当时堪笑王僧辨,待欲将心托圣明。
    9阅读
  • 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唐代赵抟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耳厌人催坐衙早,才闻此戏身先到。理人似爱长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何当化子作笔锋,常在手中行法令。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
    23阅读
  •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9阅读
  • 咏垂丝蜘蛛嘲云辨僧

    唐代杨苎萝
    吃得肚婴撑,寻思绕寺行。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
    48阅读
  • 辨弦声(迎春乐)

    琼琼绝艺真无价。指尖纤、态闲暇。几多方寸关情话。都付与、弦声写。三月十三寒食夜。映花月、絮风台榭。明月待欢来,久背面、秋千下。
    6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