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
2、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3-134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7

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

青山隐隐水迢(tiáo)迢,秋尽江南草未凋(diāo)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
2、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3-134

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版参考

(qīng)
(shān)
(yǐn)
(yǐn)
(shuǐ)
(tiáo)
(tiáo)
(qiū)
(jìn)
(jiāng)
(nán)
(cǎo)
(wèi)
(diāo)
(。 )
(èr)
(shí)
()
(qiáo)
(míng)
(yuè)
()
()
(rén)
()
(chù)
(jiāo)
(chuī)
(xiāo)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

杜牧杜牧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寄扬州韩绰判官其他参考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注释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初报边烽照石头)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149阅读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2]都护铁衣冷犹著。[3]瀚海阑干百丈冰,[4]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5]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6]风掣红旗冻不翻。[7]轮台东门送君去,[8]去时雪满天山路。[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20阅读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193阅读
  • 满江红·思家·我梦扬州

    满江红·思家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264阅读
  • 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

    【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168阅读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16阅读
  • 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1]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2]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4]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5]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6]波心荡、…
    239阅读
  • 扬州慢

    扬州慢入夜凄寒,异乡同泣,遥思难寄秋蓬。哀吾亲弃世,,恐再度清明。已闻噩十七日夜,念怀仍痛,难寐三更。天上人寰,如此行匆。梦长忆想,旧时情,难没于心。便揽意寻空,目及宙宇,月隐星明。树头嵌云枝暗,叶零落,碎影凭风。若人生无苦,何来悲离愁生?
    17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