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一落索】
眉共春山争秀,
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滴花枝,
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
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栏愁,
但问取、亭前柳。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赏析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刘熙载《艺概》指斥周邦彦词“周旨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报纸杂志亦不乏贬斥之词。其实,《清真集》编入“春景”类,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首先描写女子的外貌。以“春山”喻眉毛,以个别代整体,写人之美,五代冯延巳即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美成用“争秀”二字,有意同“春山”比秀,比“春山”更秀。“争”字意味深长,以动写静,更见生动。因为词人善于点化,化腐旧为新鲜,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春山八字”、“眉蹙春山”具有新意。

  “可怜长皱”充满词人的主观情感。“春山”喻眉颇具清俊之气。上句写外貌,下句表现内心愁怨。只描摹秀眉之美,让人想象其容貌之俊。层层翻出新意。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承上,以花喻人的容貌,写哀怨情况。“清泪滴花枝”形容女子因伤心而落泪,呈现出一个美的画面,虽非首创,确也奇异。唐·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莫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妃伤心掉泪;冯延巳《归自谣》用“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亦系客观描写,而周词运用翻进一层的手法。用花瘦比人瘦,古人诗词也用过,宋·黄庭坚《蓦山溪》‘‘春风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写伎女陈湘,也是客观描写,没有写出诗人内心之感受。而周词活用前人词句,不重复前人意思,另辟新境:似乎少女娇嫩的脸上,连几滴眼泪都禁受不得,会“滴破胭脂脸”。着眼于花,花人合一,用笔深婉。同宋-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无限的怜惜之情,渗透着词人无尽的关切之感。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曲折顿挫,摇曳生姿。将那委婉的情致、深厚的意韵,有层次地有深意地不断传出,故有“词家神品”(王又华《古今词论》)之赞誉。

  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句承上,从侧面烘托女子的低沉情绪、满腹愁思。写其愁恨,先写“玉箫”,是象征,作陪衬。人物的风姿、孤寂从“知音稀有”中显露无遗。“知音稀有”是全词之主旨,也是愁恨的原因。既说明其才艺出众,又点出其歌伎身份。昭君出塞,尚有琵琶以寄幽怨,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深化了“知音稀有”的程度。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欲知”、“但问”与上片“可怜”、“莫将”前后照应,连属成句,巧设问答,运用相同的笔法,既像是女子自我内心的剖白,“顾影自怜”,又像是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怜悯与体贴人微。“日日倚栏”、“亭前柳”,会使人不禁想起唐·王昌龄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见柳就会引发离愁,触动闺情。词中女子日日倚栏凝望,离愁别恨,日积月累,积久弥多,足见闺怨之深。杨柳是愁怨的见证,“愁”而但问“亭前柳”。最后轻点一笔,一切都得到解释,全词也一气贯通了。据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天籁轩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调,教坊竞相传唱,游汴尝主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李尝欲委身而未能也。”“欲知……但”,虚词的使用,显示出一种跌宕生姿的态势,回荡着愁恨的旋律。点出“日日愁”,同上片“可怜长皱”上下呼应,又“问取亭前柳”同“莫将清泪滴花枝”前后照应,进一步渲染。向亭前柳“问取”,暗示因离别而伤感而愁怨,含蕴深沉。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诚如《乐府指迷》所云:“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沈义父所说值得仔细体味。宋·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可以作为这首词的注脚。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从上古“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到中古“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唐·杜甫《哭李常侍峄》),“知音谙吕”,“知音识曲”。自先秦、汉魏,乃至唐宋,“知音”一词时见出现。就是周邦彦《清真集》中,也时有知音之叹,如《意难忘》‘‘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至于(玉楼春》所谓“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乃是词人感伤官场难逢知己而向青楼混迹之悲;《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女子,以及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参考资料:
1、(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94-96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拼音版参考

()
()
(luò)
(suǒ)
()
(méi)
(gòng)
(chūn)
(shān)
(zhēng)
(xiù)
()
(lián)
(zhǎng)
(zhòu)
()
(jiāng)
(qīng)
(lèi)
()
(huā)
(zhī)
(kǒng)
(huā)
()
()
()
(rén)
(shòu)
(qīng)
(rùn)
()
(xiāo)
(xián)
(jiǔ)
(zhī)
(yīn)
()
(yǒu)
()
(zhī)
()
()
()
(lán)
(chóu)
(dàn)
(wèn)
()
()
(tíng)
(qián)
(liǔ)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作者

周邦彦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天净沙·春山暖日和风

    【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1]
    281阅读
  • 徙玩春山纪兴(时膺韶景陟兰峰)

    【徙玩春山纪兴】时膺韶景陟兰峰,不惮跻攀谒悴容。花色映霞祥彩混,垆色拂雾瑞光现。雨霑琼干岩边竹,风袭琴声岭际松。净刹玉豪瞻礼罢,回程仙驾驭苍龙。
    163阅读
  •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180阅读
  • 一落索·正是看花天气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175阅读
  • 一落索·推枕依然似昨

    【一络索】推枕依然似昨,[1]鬓香云阁。[2]欲台双眼尚瞢腾,[3]记梦语、无端错。何处一声催觉,晓莺帘幕。眠时亲手系花铃,[4]又彻夜、风吹薄。[5]
    118阅读
  •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208阅读
  •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一作送别吴逸士归山)

    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花发我未识,玉生忽丛攒。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24阅读
  • 春山三朅来

    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昔人避世兼避雠。暮栖云外朝悠悠。我今无事亦如此,赤鲤忽到长竿头。泛泛随波凡几里,碧莎如烟沙似砥。瘦壁横空怪石危,山花斗日禽争水。有时带月归扣舷,身闲自是渔家仙。山上朅来采新茗,新花乱发前山顶。琼英动摇钟乳碧,丛丛高下随崖岭。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世人重耳不重目,…
    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