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夜下征虏亭译文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夜下征虏亭赏析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参考资料:
1、何庆善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6

夜下征虏亭拼音版参考

(chuán)
(xià)
广(guǎng)
(líng)
()
(yuè)
(míng)
(zhēng)
()
(tíng)
(shān)
(huā)
()
(xiù)
(jiá)
(jiāng)
(huǒ)
()
(liú)
(yíng)

夜下征虏亭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夜下征虏亭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57阅读
  •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1]何人不起故园情!
    237阅读
  • 桂殿秋·仙女下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182阅读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234阅读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
    509阅读
  • 月夜下的琴聲

    唐代熙让
    没有星点的月夜没有间断的琴声一半是清朗素雅一半是朦胧绵延当触摸着琴弦的指尖上滑过一泓明澈的秋水秋水洒下,化作一片冰凉也许——这是一篇没有止符的断章空旷的只有我凝视着这丝绸包裹着的月光然而我想当琴声渗入夜空我不是在听琴我在听月
    125阅读
  • 雪夜下朝,呈省中一绝

    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
    18阅读
  • 夜下湘中

    洞庭人夜别,孤棹下湘中。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
    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