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
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
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
那教妾貌长如玉!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译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注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
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
来,后也。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
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赏析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2、范之麟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1-702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拼音版参考

()
(xiào)
()
()
()
()
(wéi)
()
(shàng)
()
()
(zuò)
()
()
()
()
()
()
(huáng)
()
(jiǔ)
(huí)
()
(jià)
()
(zhào)
(chuán)
(láng)
(kōng)
(chuáng)
(jiāng)
(yǐng)
宿(xiǔ)
()
(dào)
(jun1)
(xīn)
()
()
(shí)
()
(jiāo)
(qiè)
(mào)
(zhǎng)
()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作者

李益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

    【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1]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112阅读
  • 渭上思归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东南波。
    22阅读
  • 促促词

    促促复促促,家贫夫妇欢不足。今年为人送租船,去年捕鱼在江边。家中姑老子复小,自执吴绡输税钱。家家桑麻满地黑,念君一身空努力。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18阅读
  • 闻里谣效古歌

    乡里儿,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乡里儿,醉还饱,浊醪初熟劝翁媪。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劝年少,乐耕桑。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父渔子猎日归暮,月明处处舂黄粱。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鼓腹那知生育恩?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乡里儿,莫悲咤。上有明王颁诏下,重选贤良恤孤寡。…
    33阅读
  • 效古兴

    金雀无旧钗,缃绮无旧裾。唯有一寸心,长贮万里夫。南轩夜虫织已促,北牖飞蛾绕残烛。只言众口铄千金,谁信独愁销片玉。不知岁晚归不归,又将啼眼缝征衣。
    26阅读
  • 效古词

    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鹊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23阅读
  • 效古

    融融芳景和,杳杳春日斜。娇娆不自持,清唱嚬双蛾。终曲翻成泣,新人下香车。新人且莫喜,故人曾如此。燕赵犹生女,郎岂有终始。
    35阅读
  • 奉和鲁望叠韵双声二首。双声溪上思

    疏杉低通滩,冷鹭立乱浪。草彩欲夷犹,云容空淡荡。
    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