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览镜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前一日览镜赏析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立秋前一日览镜拼音版参考

()
()
(qiū)
(qián)
()
()
(lǎn)
(jìng)
()
(wàn)
(shì)
(xiāo)
(shēn)
(wài)
(shēng)
()
(zài)
(jìng)
(zhōng)
(wéi)
(jiāng)
(liǎng)
(bìn)
(xuě)
(míng)
()
(duì)
(qiū)
(fēng)

立秋前一日览镜作者

李益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立秋前一日览镜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

    【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1],那得孙儿抱。
    184阅读
  • 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

    【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187阅读
  • 采莲舟(风前一叶压荷蕖)

    【采莲舟】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兔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173阅读
  •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场酢。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21阅读
  • 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

    【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1]一枕新凉一扇风。[2]睡起秋声无觅处,[3]落阶梧叶月明中。[4]
    324阅读
  •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一夕绕山秋)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1]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2]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136阅读
  • 宣府逢立秋(秋气吾所爱)

    【宣府逢立秋】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152阅读
  •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贺新郎】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万事佯休去。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泪暗洒、神州沉处。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空自笑,听鸡舞。天关九虎寻无路。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
    16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