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2-333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84
3、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81

宿王昌龄隐居注释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
唯:只有。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犹:还,仍然。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zī)苔纹。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luán)(hè)群。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2-333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84
3、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81

宿王昌龄隐居赏析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参考资料:
1、倪其心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9-750

宿王昌龄隐居拼音版参考

()
宿(xiǔ)
(wáng)
(chāng)
(líng)
(yǐn)
()
()
(qīng)
()
(shēn)
()
()
(yǐn)
(chù)
(wéi)
()
(yún)
(sōng)
()
()
(wēi)
(yuè)
(qīng)
(guāng)
(yóu)
(wéi)
(jun1)
(máo)
(tíng)
宿(xiǔ)
(huā)
(yǐng)
(yào)
(yuàn)
()
(tái)
(wén)
()
()
(xiè)
(shí)
()
西()
(shān)
(luán)
()
(qún)

宿王昌龄隐居作者

常建常建 常建,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天宝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苏盯眙县)尉。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今湖北东南)一带。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却颇具诗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就将常建列为首位,评价很高。他长于五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泊,造语警拔,构思精妙。同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有《常建集》。

宿王昌龄隐居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逞遥不计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350阅读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204阅读
  • 忆秦娥·清溪咽

    【忆秦娥】用太白韵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214阅读
  • 雨中至华山宿王山史家(重寻荒径一衝泥)

    【雨中至华山宿王山史家】[1]重寻荒径一衝泥,谷口墙东路不迷[2]。万里河山人落落[3],三秦兵甲雨凄凄[4]。松阴舊翠长浮院[5],菊蕊初黄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6]。
    123阅读
  • 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

    【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1]空水澄鲜一色秋。[2]隔断红尘三十里,[3]白云红叶两悠悠。[4]
    228阅读
  •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水净苔莎色,露香芝朮苗。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26阅读
  • 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22阅读
  •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水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未遑炼金鼎,日觉容光暮。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