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译文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68-670
2、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2-253
3、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64-65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注释

谁作桓(huán)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
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
绿窗:罩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xù)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68-670
2、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赏析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此词上片前二句“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从“惊破”一词来看,对梦被惊醒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后二句“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描述了这样的情景: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通观全词,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这是本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众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赋予它们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气勃勃,整个艺术画面都活跃起来,这是本词的艺术特色。上片用“愁”写烟,使新月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状柳絮,使之与东去的流水对比而生情。而“愁烟”和“飞絮”在形态上又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们轻虚空灵,似乎毫无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无限扩散,弥漫整个宇宙,用它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那是再妙不过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随手占来,毫不费力,只道眼前所见,显得极其自然。这正是词人的高超之处。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来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全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68-6702、夏承焘 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40-342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拼音版参考

()
(zhāo)
(jun1)
(yuàn)
()
(jīn)
(shān)
(sòng)
(liǔ)
()
()
(shuí)
(zuò)
(huán)
()
(sān)
(nòng)
(jīng)
()
绿()
(chuāng)
(yōu)
(mèng)
(xīn)
(yuè)
()
(chóu)
(yān)
(mǎn)
(jiāng)
(tiān)
()
()
(yòu)
(hái)
()
()
(míng)
()
(luò)
(huā)
(fēi)
()
(fēi)
()
(sòng)
(háng)
(zhōu)
(shuǐ)
(dōng)
(liú)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作者

苏轼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其他参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1]瘦骨不禁秋,总成愁。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2]
    172阅读
  • 昭君怨·残雪板桥归路

    【昭君怨】残雪板桥归路,[1]的的玉人风度。[2]拥袖障轻寒,[3]恣他看。闻道昔游如昨,添个洗红池阁。[4]掩冉压墙花,[5]是谁家?
    131阅读
  • 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塞垣。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22阅读
  •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125阅读
  • 解昭君怨

    唐代王睿
    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20阅读
  • 赋昭君冢

    万里关山冢,明妃旧死心。恨为秋色晚,愁结暮云阴。夜切胡风起,天高汉月临。已知无玉貌,何事送黄金。
    32阅读
  • 昭君怨二首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唯见日,何处是长安。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26阅读
  •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唐代李远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1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