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出自 诗人 的《 登池上楼

全诗原文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全诗译文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沉潜),却惭对深渊的潜龙。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著光秃秃的树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想起《出车》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坚持节操那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验证、实践了。

全诗注释

潜虬(qiú)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
响:发出远音:悠远的鸣声。

薄霄愧云浮,栖(qī)川怍(zuò)渊沉。
薄:迫近,靠近。
愧:惭愧。
栖川:指深渊中的潜龙。
怍:内心不安,惭愧。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进德: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xùn)(lù)反穷海,卧疴(kē)对空林。
徇禄:追求禄位。
疴:病。

(qīn)枕昧(mèi)节候,褰(qiān)开暂窥临。
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
衾,大被。
昧,昏暗。
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qū)(qīn)
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
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塘:堤岸。

(qí)祁伤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祁祁伤豳歌:“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
祁祁,众多的样子。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索居:独居。
群:朋友。
处心:安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持操:保持节操。
无闷:没有烦闷。
征:验证,证明。

全诗赏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
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
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
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
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
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
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
“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
——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
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
“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
——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
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
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
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
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
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

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
“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
“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
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故阴”即冬的统治。
“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
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

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
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
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
“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
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
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色调。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
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已是初春时节了。
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
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
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
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
“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
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
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
“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
“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
所谓“感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
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
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
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
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
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
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
全诗结束两句说:“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
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
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
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
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
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
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
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37-640
2、河边拙.读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文自学指导,1994,02.

扩展资料

« 上一句
下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