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出自 宋代诗人 的《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全诗原文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全诗译文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1、(清)朱孝臧编选;
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第240页​
2、方鸣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下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517页
3、刘振喜,,,宋代爱国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3

全诗注释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qī)斜。
为问山翁(wēng)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pàn)却鬓(bìn)双华。
徙倚(xǐ)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黄花,指菊花。
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微路,小路。
敧斜:倾斜,歪斜。
山翁:作者借以自称。
何事:为什么。
坐看:空看、徒欢。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拚却:甘愿。
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
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rǎn)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平昔:往日。
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三径:庭院间的小路。
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
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
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
悲风:悲凉的秋风。
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
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
边马,指边地的军马。
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
此处指军中的号角。
胡沙。
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08 :第240页​ .2、方鸣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7 :第517页 .3、刘振喜,, .,宋代爱国词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年07月第1版, :第32页 .

扩展资料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注释

敧斜:倾斜。山翁:作者自称。坐看:空看、徒欢。拚却:意为不惜、不顾。“三径重扫”二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谁似”二句:化用李白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代指胡人发动的战争详情>>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详情>>

« 上一句
下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