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

不识一丁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不识一丁的意思: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不识一丁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文化水平低

不识一丁近义词:

目不识丁

不识一丁反义词:

学富五车

不识一丁造句:

1、周宗建骂魏忠贤不识一丁,魏忠贤命以铁钉钉之,又使他穿绵衣,以沸汤浇之,顷刻皮肤卷烂,赤肉满身。

2、她的丈夫闻讯赶过来,他同样不识一丁,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

3、别看他衣冠楚楚,实际上不识一丁

4、爷爷在旧社会因为家穷上不起学,不识一丁,是个睁眼瞎;解放后参加了识字班,学会了查字典,如今还经常看书读报呢。

5、他不识一丁怎么能当人家师傅那。

不识一丁成语典故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丁”接近演变而成。

不识一丁成语接龙

  •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丁公凿井: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丁宁周至:丁宁:再三嘱咐;周至:周到,细致。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形容办事周到
  • 丁宁告戒:丁宁;再三嘱咐。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
  • 丁真楷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钉嘴铁舌: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顶针续麻: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 丁公凿井: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鼎镬如饴: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 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 鼎镬刀锯: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 鼎鱼幕燕: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 鼎足而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定倾扶危: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 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相关查询

一的成语abcd的成语动宾式成语出自《旧唐书》的成语第三个字是一的成语丁开头的成语丁结尾的成语不开头的成语不结尾的成语第二个字是识的成语